新闻热线:15083538258、0791—86849124
科技日报北京4月28日电 (实习记者孙瑜 通讯员刘曙 杨斌 汤奇婷)记者近日从上海海关工业品与原材料检测技术中心(以下简称“上海海关工业品中心”)获悉,由该中心牵头实施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“资源类及高值产品产地溯源、掺假识别技术研究”顺利通过综合绩效评价。
据了解,该项目研究了铁矿、煤炭、铜精矿、原油及6类宝玉石特征信息采集技术,建立了特征信息数据库,应用了深度学习算法,形成了可用于入境资源类矿产品原产地追溯、掺假识别的风险监控体系,解决了资源类及高值矿产品产地溯源、掺假识别指标零散、智能判定手段缺乏、辨识度不足、掺假无损鉴别技术亟须突破等关键技术问题。
我国是矿产资源进口大国,2021年进口原油、煤炭、铁矿、铜矿共计超19.8亿吨,在我国进口货物总金额中占比近20%。长期以来,海关在进口资源类矿产品监管过程中,屡屡发现劣质、掺假矿产品,如劣质煤炭、受污染原油、掺有废冶炼渣或其他固体废物的各类矿石。这些矿产品的入境和使用对后续生产加工、生态环境、大众健康带来危害。
基于我国资源类矿产品智慧监管的迫切需求,上海海关工业品中心牵头,联合5家口岸技术机构、5家高校、研究所和1家高新技术企业共同实施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于2018年正式启动。该项目属于“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”重点专项,研究周期3年。目前,该项目成果在上海、广州、青岛等口岸开展示范应用,有助于口岸智慧监管,优化营商环境。
大江网(中国江西网)版权与免责声明 |
1、本网所载的文/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我们不对其科学性、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。如其他媒体、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2、本网站内凡注明“来源:大江网(中国江西网)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,版权均属“大江网(中国江西网)”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。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,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,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。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:“大江网(中国江西网)”,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
3、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、图片、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,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,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,或不应无偿使用,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,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,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。
4、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、图片等资料,如需转载使用,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。
※联系方式:大江网(中国江西网) 电话:0791-86849032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