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热线:15083538258、0791—86849124
随着大量资金借道ETF抄底A股,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权益ETF“巨无霸”。数据显示,截至1月16日,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超过800亿元,成为全市场首只规模突破800亿元的权益ETF。
此外,南方中证500ETF、华夏上证50ETF、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的最新规模也均超过500亿元。多家机构表示,在流动性、跟踪误差等方面,规模越大的ETF越具有明显优势,从而进一步吸引资金流入,规模不断发展壮大。
多只权益ETF规模超500亿元
数据显示,截至1月16日,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为814.76亿元,成为全市场首只规模突破800亿元的权益ETF。
南方中证500ETF以630.64亿元的规模紧随其后,排名第二。此外,华夏上证50ETF、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的最新规模分别为617.52亿元、530亿元。
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表示,2022年宽基ETF规模增加值明显高于当年发行规模,这意味着,在权益市场整体表现不好的情况下,有大量资金涌入宽基ETF。主要原因在于宽基ETF持有更多股票,能够更好分散风险,更适合在动荡市场中进行权益资产的提前布局和配置。此外,宽基ETF规模较大、集中度更高,具有更好的流动性优势。
申万宏源证券(000562)研究所金融工程部总监、首席分析师邓虎表示,在A股市场整体表现不佳的2018年和2022年,宽基指数ETF都迎来了大幅资金流入,从而导致这些ETF出现了跨越式的规模上升。
除了宽基ETF,部分行业ETF的规模也在不断膨胀。截至1月16日,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、华宝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、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ETF、华宝中证医疗ETF最新规模分别为309.57亿元、241.68亿元、228.39亿元、181.55亿元。按照去年初以来的成交均价计算,上述ETF去年以来分别获得31.7亿元、50.59亿元、131.65亿元、64.77亿元资金净流入。
“马太效应”越发显著
近些年来,ETF市场“马太效应”越发显著,ETF规模集中于头部产品。据平安证券统计,截至去年三季度末,同类型产品超过5只的宽基ETF中,排名前三和前五的产品规模占比平均达到87.33%、94.48%。此外,行业主题ETF排名前三和前五的产品规模占比平均达到58.95%、73.18%;策略主题ETF排名前三和前五的产品规模占比平均达到70.53%、84.54%。
“从权益ETF规模的集中度来看,规模前十的公司占据了全市场总规模的81.5%,规模前十五的公司占比达到了93%,规模前二十的公司占比超过98%,行业整体头部效应显著。”平安证券在研报中总结称。
在华泰柏瑞基金指数投资部谭弘翔看来,ETF市场的“马太效应”是市场自然竞争状态下的一种正常现象,也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现。跟踪同一指数的ETF产品总体表现基本同质化,不同的基金管理人很难赋予单个ETF差异化的特点,因此ETF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一些客观的交易指标上,包括流动性、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、一二级市场折溢价率、报单的总量和连续性等。
“规模越大的ETF在这些方面的优势往往越明显,从而不断凭借这些优势吸引新资金壮大自身,在规模扩大之后又进一步巩固原有的优势,形成正反馈循环。”谭弘翔称。
ETF投资群体不断拓展
据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统计,近些年来,ETF数量和规模在整个公募基金中的占比不断提升,截至2022年底,ETF规模在公募行业中的占比已经超过6%,处于历史最高水平。“我国ETF市场仍有较大发展潜力,未来仍将处于较快发展阶段。”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称。
汇成基金研究中心认为,ETF产品种类越来越多、产品线越来越完整,加上持仓透明清晰、流动性好等优势,使得机构逐渐将ETF作为FOF资产配置、行业轮动的主要工具,这是ETF规模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。
“从2022年的情况来看,确实有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参与ETF市场,但同时个人投资者的持仓规模也在持续增长,这说明ETF市场投资者群体依然在不断拓展。”谭弘翔称。
谭弘翔进一步表示,越来越多基金管理人参与到ETF市场当中,在良性竞争过程中为市场提供了大批优质产品,供给侧优化完善催生了需求侧的繁荣,这也是ETF市场保持生命力的最主要原因之一。
大江网(中国江西网)版权与免责声明 |
1、本网所载的文/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我们不对其科学性、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。如其他媒体、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2、本网站内凡注明“来源:大江网(中国江西网)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,版权均属“大江网(中国江西网)”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。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,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,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。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:“大江网(中国江西网)”,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
3、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、图片、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,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,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,或不应无偿使用,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,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,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。
4、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、图片等资料,如需转载使用,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。
※联系方式:大江网(中国江西网) 电话:0791-86849032
|